MDBF——实际问题分析
问题如附件,请高手帮助解决附件概述:
汽车子供应商
如何从实际运行数据中提取有效,正确信息比对理论计算值,是否应该依据实际值调整理论MDBF?
重新根据今天的计算值和结果调整了问题描述。与之前的旧帖中描述略有不同。所以请重新下载阅读。不好意思。
补充内容(2015-11-2411:29):
关于可靠性数据分析的书籍或标准,请各位推荐下。
《可靠性数据分析》是2011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宇,这本书有人看过吗?如何?
或者分享下大家看过好的书。 177126662发表于2015-11-2314:08
1我能理解您说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计算出来MDBF=20KM,但是我每一个产品的运行公里数都小于20,那...
你的意思是项目1(产品数23)和项目2(产品数64),实际上每个产品的运行公里差不多,而18291000和15511541是因为无法获取具体里程,通过实践估算得到的? 重新根据今天的计算值和结果调整了问题描述。与之前的旧帖中描述略有不同。所以请重新下载阅读。不好意思。 很好!很少能见到这样高质量的帖子。
MDBF=7000;这个只是国外的可靠性工程师理论计算的结果,在这里所说的理论计算结果代表是什么?MDBF估计?
计算:根据确定条件和方法得到的确定性结果。
估计:一般是在已知条件基础上,依据数学模型得出未知量。
MDFB=70000到底是计算量还是估计量?
区分计算和估计的差别后,思路应该能清晰一半了。 aomareliability发表于2015-11-2311:11
很好!很少能见到这样高质量的帖子。
MDBF=7000;这个只是国外的可靠性工程师理论计算的结果,在这里所说...
1首先需要说明下公司情况复杂,关于提供给客户的可靠性数值:MDBF=7000,老外不愿意正面回复我这个问题(不想国内了解太多详细情况):但是有两种情况,1是理论值翻3倍,2是依据国外的项目现场数据计算得来,或者是两者结合。我不能确定。
2MDFB=70000是我依照描述中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是否正确。对于每个项目,使用该项目总里程数/故障数
3问:您所谓的计算就是现场数据计算(即我得到的70000)的过程?
所谓的估计就是使用试验数据结合科学模型得来?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4.2如何确定数据截止时间?另外,如果说产品的质保期是3年,那是不是我们只应该统计3年内的数据,以外的就不应该考虑?
这个问题提的最好!举个例子:
质保期内:
假设有个公司TT,其主要产品A,成本9,卖10,利润1,质保期为3年。A产品投入市场后,3年总失效率为1%,平均质保成本(1%*(9+27))为每台0.36,最终利润为每台0.64。
所以产品可靠性和质保策略决定了盈利和亏本。依据上例,若质保期的总失效率到3%就亏本了。
注:质保成本包含硬件成本和其他服务成本,假设其他成本是硬件成本的3倍
质保期外:
产品失效可以为企业带来微薄利润,若失效率比竞争对手低,那么市场占有率将会提高,带来巨大利润,反之亦然。
所以:质保期内时必须的,质保期外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的战略定位。
177126662发表于2015-11-2311:35
1首先需要说明下公司情况复杂,关于提供给客户的可靠性数值:MDBF=7000,老外不愿意正面回复我这个问题...
项目总里程数/故障数
但前提条件是:
设N个设备运行里程为N1,N2。。。Nn,对用的故障为r1,r2,....rn
MDBF=(N1+N2+.....+Nn)/(r1+r2+...+rn)
若N1,N2,....,Nn接近于或大于等于70000,则结果可以认为是计算量,是可信的
否则,则不能认为是计算量,只能作为估计量 本帖最后由177126662于2015-11-2314:20编辑
aomareliability发表于2015-11-2313:02
项目总里程数/故障数
但前提条件是:
设N个设备运行里程为N1,N2。。。Nn,对用的故障为r1,r2,....rn
...
1我能理解您说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计算出来MDBF=20KM,但是我每一个产品的运行公里数都小于20,那就说明实际上我的产品都没有运行20KM后才出现问题,所以这不是一个依据事实运行情况计算出来的结果,仍然是一个估计值。对吗?
2那是否就说明我的故障收集方法不正确呢?或者是我的总里程数不对呢?我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依照你的方法,我重新计算了,都是这个问题,详细如下
3项目1:总里程数:18291000,故障数11,产品数23(MDBF=18291000/11=1662818,D=18291000/23=795260,小于MDBF)
项目2:总里程数:15511541,故障数5,产品数64
(MDBF=15511541/5=3102308,D=15511541/64=242367,小于MDBF)
实际上每个产品的运行公里数就是差不多的。那我该如何处理我的结果?是我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每个项目都是如此
个人见解:
1.对于MDBF来说,只要不是全寿命周期的统计,基本都是估计值,不同项目、不同样本量、不同截止时间下统计的值相差都会很大。
2.产品按型号来分别进行统计,因为不同型号的接口、性能都存在不一致。
3.统计起始点对于系统供应商来说,产品出厂就算开始,在做故障统计的时候对于责任与非责任故障的供给区别清楚就行了。
4.数据反馈准确性的问题是管理问题。技术上可以去不断完善统计的模板,逐步积累数据库经验,做到傻瓜式填写;
5.重复故障未解决的计1次
6.数据中止点要看客户要求,从费用角度来说统计3年质保就够了,从产品的整个市场影响来说,统计全寿命周期是必须的。
7.统计的数据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会呈现一定的规律,里面可以直观的看到某些特殊的变化点,例如惯性故障的点、产品的早起故障水平等。
8.小样本量、短时间的统计结果只能作为横向比较,不是真实的情况体现,可以借鉴航空的维修率统计方式,能直观的反映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变化。 aomareliability发表于2015-11-2409:58
你的意思是项目1(产品数23)和项目2(产品数64),实际上每个产品的运行公里差不多,而18291000和15511541...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