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今年刚刚接触可信性、可靠性领域,并且愿意深入地参与关于软件可信领域的若干研究。
通过前段时间学习了解,初步有了些关于“可信性”、“可靠性”、“质量”这些概念的思考,在此谈谈个人拙见,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呵呵,多多拍砖!
1,可信性、可靠性都是质量的属性,都从某些角度反应人的主管期望;
2,可信性与可靠性要求的程度不同,愚以为:可信的,一定是可靠的;可靠的,不一定是可信的。(在IEC50(IEV191-11990)中给予可信性的定义:描述可用性和他的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以及维修保障的集合术语);
3,可靠性是质量的属性之一,并在国际标准中有所明确;但可信性(IEC300系列标准)与质量(ISO9000)的关系,曾看到有关文献,其中认为:“可信性是产品的特征,质量是用以表示产品满足的那些需要,两者具有共性,两者相互补充”。对此,不太清楚,尚在思考中。
4,软硬件的可靠性概念、模型乃至方法是否能进行通用或借鉴?愚以为,最多借鉴一下思想性的东西,因为硬件之间的结构归根到底是串联和并联两种关系,而软件之间(模块之间、子系统之间乃至更多层次)的关系极为复杂,应当是非线性关系较多。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本人想继续参照国内外标准,在概念上深入研究下可信性、可靠性以及维修性、可用性等其他属性的内在关系,同时想结合缺陷、错误等领域研究可信、可靠问题。对此,还行各位专家给予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