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在“神威·太湖之光”之前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最快计算机榜首。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核聚变装置
2016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对外宣布,EAST已于1月28日凌晨零点26分,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稳态磁约束装置:EAST
量子通讯技术
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京沪干线”总长2000余公里,从北京出发,经过济南、合肥,到达上海。利用这一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两地的金融、政务等机构能进行保密通信。
量子通讯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中国将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国家。
量子通讯卫星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建成后FAST将在未来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此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射电望远镜:FAST装置
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
它是一台性能优异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由432米周长储存环、3.5GeV增强器、150MeV直线加速器、7条首批光束线站及配套公用设施等组成。
上海光源全景
上海光源于2004年12月破土动工,于2009年4月建成,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大型多学科研究平台,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能力。
上海光源
寨卡病毒研究
美国时间2016年5月11日12:00,《CellStem Cell》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团队与军事科学院秦成峰团队合作的工作:寨卡病毒在小鼠体内感染神经前体细胞并导致小颅畸形。
这项成果的发表表明我国科学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小头畸形。
感染寨卡病毒的胚胎小鼠脑部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组成的团队合作攻关,克服了薄膜生长、磁性掺杂、门电压控制、低温输运测量等多道难关,一步一步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长程铁磁序以及能带拓扑结构的精密调控,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于2012年10月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地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
中微子实验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美国领导和俄罗斯、捷克及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科学家共同参与。
项目于2006年立项,2007年10月动工,2011年年中逐步完成探测器的建造与安装,同年8月开始近点取数、12月下旬开始远近点同时运行。
整个实验建有总长3公里的隧道和3个地下实验大厅,3个实验大厅共放置8台中微子探测器,每台探测器高5米、直径5米、重110吨。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
2013年9月6日,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包括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平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平台,以及基于这两个平台研制的8台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装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
2016年2月,美国APC(先进光学晶体)公司网站发布声明,宣布该公司与克莱门森大学合作,用15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氟代硼铍酸钾晶体(KBBF),这种激光晶体能够用于制造深紫外激光器,打破了中国自2009年以来在这种晶体上对美国的封锁。
美国宣称打破了中国自2009年以来在这一领域的封锁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一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轨道。神舟十号飞船入轨后,经地面远距离导引和自主控制飞行,于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与天宫对接
2月1日15点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又迈出坚实一步。
北斗发射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起飞质量867吨。
长征五号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
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长征七号
近年来,我国还发射了高分一号、资源一号、实践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
实践卫星
资源一号03星
海洋工程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称“海洋石油981”,于2008年4月28日开工建造,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
海洋石油981
“海洋石油201”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以及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和DP3级全电力推进的动力定位并具备自航能力的船型深水铺管起重工程作业船。集成创新了多项世界顶级装备技术,船舶的详细设计和建造在国内自主完成,其总体技术水平和综合作业能力在国际同类工程船舶中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海洋石油201
2015年9月12日,中国最大集装箱船“郑和”号在上海命名交付。该船装载量达到18000标准箱(TEU),船长399.9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建造的船体最长的船舶。
郑和号集装箱船
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出口LNG船,我国对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LNG船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中船集团拥有了成为世界主流船东LNG船分包商的能力。
LNG船
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蛟龙号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单臂起重船“振华30号”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该船以单臂架12000吨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振华30号单臂起重船
南海填岛利器:天鲸号自航式吸挖泥船
由中交天航局投资,上海交通大学、德国LOSTA LMG公司设计,招商重工(深圳)公司建造。船长127.5米,宽23米,吃水5.5米,最大挖深30米,装机功率超过2万千瓦,装机背井离乡、疏浚能力均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天鲸号自航式吸挖泥船
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采用吹沙填海方式在南沙群岛开展了永暑、美济、渚碧、赤瓜、华阳、东门、南薰等7个岛礁的填海造岛工程,其中永暑岛上新建的飞机跑道可以起降几乎所有机型。
永暑岛
美济岛
渚碧岛
军工装备
歼-20(英文:J-20,代号威龙)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一款第五代(采用国际五代战机的划分标准,我国国内称为四代机)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
歼20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
歼-31(中国代号:鹘鹰,Gyrfalcon,英文:ShenyangJ-31)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
歼31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
太行发动机,也叫涡扇10系列发动机,于1978年预研,1987年立项,2005年12月28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27年。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达到12000KGF-14000KGF(公斤力9.8N/Kg),目前主要用于装备中国第三代高性能歼-11B战斗机。
太行发动机
运-20(中国代号:Y-20、鲲鹏 )运输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喷气式重型军用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
直-10武装直升机是中国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被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誉为“解放军树梢杀手”。
直十武装直升机
AC313直升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中型民用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首飞成功。AC313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公里。2013年下半年,AC313中型直升机完成所有适航试飞项目,获得型号合格证,并将投入商业化运营。
AC313直升机
99大改主战坦克:世界一流水平的主战坦克。
99大改主战坦克
工业装备
华中数控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和镇江推进器厂合作,生产用于加工8米船用螺旋桨的七轴五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CKX5680。该机床最大加工直径达到8米,最大加工高度2米,承重100吨,具有七轴控制,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七轴五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世界最大超重型精密数控轧辊磨床
上海机床厂:MKA84250/15000-H磨床
世界最大超重型精密数控轧辊磨床
世界最大规格的数控立式车床
武重CK53280型,加工直径28米
世界最大规格的数控立式车床
世界最大加工直径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
中传重型机床有限公司
世界最大加工直径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车床
8万吨模锻液压机
2012年12月11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在四川德阳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进入调试阶段,于2013年4月10日投入试生产。
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液压机
太重:WK-75型矿用挖掘机
目前世界上首台规格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生产能力最高的矿用挖掘机。
太重WK75矿用挖掘机
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HMTK600B 型(363吨)电动轮自卸车
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整车性能最先进、运载效率最高的电动轮自卸车。
整车长15.79米,宽9.45米,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羽毛球场地,高7.8米,接近于3层楼的高度;其空车重量237吨,额定载重量363吨,整车满载重量600吨(相当于10节火车车皮的载重)
世界最大的电动轮自卸车
徐工XCA5000:全球最大吨位、技术含量最高的全地面起重机
徐工XCA5000全地面起重机
世界最大起吊岸桥
振华港机:洋山港三期150吨岸桥
洋山港三期150吨岸桥
世界最大集装箱岸桥
振华港机:德国威廉港岸桥
振华港机:德国威廉港集装箱岸桥
世界最大装船机
振华港机:巴西里约热内卢阿苏大港
振华港机:巴西里约热内卢阿苏大港装船机
大型水轮机组
通过三峡工程技术引进,我国掌握了自主制造70万千瓦以上大型水轮机组的能力。哈电、东电分别完成溪洛渡15台77万千瓦机组,向家坝4台80万千瓦机组的制造任务,并开始进行白鹤滩16台全球最大的10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开发设计工作。
国内五大水电站机组情况
东电:溪洛渡电站机组吊装
哈电:向家坝电站机组吊装
三代核电
三门核电站是世界上首座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第三代核电建造经验的国家。
浙江三门核电站2号核岛穹顶吊装
四代核电
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国内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征的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2014年8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通过评审。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
风电
2010年至今,中国风电总装机一直位居世界之首。2015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量30,500MW,相当于同年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63,013MW的48.40%。截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5.1GW,超越欧盟141.6GW总量。
风电
半导体装备
历经5年攻关,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2套光刻机双工件台掩模台系统α样机,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光刻机双工件台水平,获得专利授权122项,为后续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刻机
为打破西方国家对超高速ADC/DAC的技术垄断,2006年,在微电子所研究员刘新宇带领下成立了超高速数模混合电路研发团队,经过近10年的技术积累,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超高采样率、宽频带的30Gsps 6bit ADC/DAC芯片。
ADC/DAC芯片
煤炭化工装备
2006年,我国开发出了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DMTO)和工艺,使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成功甲醇制烯烃DMTO-II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技术经济竞争力和资源利用率,对发挥中国煤炭资源优势,缓解中国石油资源紧张局面,发展煤制烯烃新型煤化工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甲醇制烯烃DMTO-II技术
特高压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27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形成4.5亿kW的跨区跨省输送能力。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
高铁
到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磁悬浮
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该线路全长18.55公里,最高时速100公里,每列车最大载客量363人,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长沙磁浮快线
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
2014年5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科研人员称,现已搭建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科学家希望通过建造真空环境,减少空气对磁悬浮列车的阻力。该项技术创新将让列车理论时速达到2900公里,约为客机速度的三倍。
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
桥梁建设
在“世界最高桥梁”网站统计的645座最高桥梁中,中国拥有365座,占56.59%,建成年代主要集中于2008年之后。
四渡河特大桥湖北,496米高,跨度900米,2009年建成
坝陵河特大桥贵州,370米高,跨度1088米,2009年建成
矮寨特大桥湖南,336米高,跨度1176米,2012年建成
后记:
编辑一份中国工业、科技成绩集锦的念头,由来已久。具体操作起来的时候,才知道难度是何其大,因为这些年来中国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以至于再努力的搜集整理工作都难免会挂一漏万。
现在这则资料,其中必然还有许多错误,也许有对成就的错误解读,甚至可能会有图片和文字的张冠李戴,希望未来会有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赛思库,专注于寻找与分享新技术的平台
投稿邮箱:zhangjinhui@cisscool.com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最专业的元器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