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关键词】沉锡; FIB剖面制样; AES成分分析;上锡不良


【摘要】某双面PCBA上的沉锡焊盘在二次过炉过程中出现上锡不良现象,通过对失效焊盘、过炉一次焊盘、未过炉板焊盘进行表面观察、FIB制样剖面分析、AES表面成分分析等手段查找失效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失效焊盘在第二次过炉前已经被氧化,且焊盘表面沉锡层厚度急剧减薄,从而导致焊盘上锡不良。


1、案例背景


失效样品为某型号双面贴片PCBA板,该PCB板经过两次SMT后,发现B面少量焊盘出现上锡不良现象,样品的失效率大概在千分之三左右。该PCB板焊盘表面处理工艺为化学沉锡,出现上锡不良的焊盘均位于第二贴片面(B面)。


2、分析方法简述


2.1外观检查


通过对失效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失效焊盘在PCB板上位置不固定,对失效焊盘进行显微放大观察,焊盘表现为不上锡,失效焊盘如图1所示,焊盘表面未发现明显变色等异常情况。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1 失效焊盘的显微放大图


2.2 焊盘表面SEM+EDS分析


通过SEM分别对失效焊盘、过炉一次焊盘、未过炉焊盘进行表面微观形貌观察,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未过炉焊盘表面沉锡层成型良好,过炉一次焊盘和失效焊盘表面存在微小的凸起颗粒,表明沉锡层在过炉后表面生成晶须。


通过EDS分别对失效焊盘、过炉一次焊盘、未过炉焊盘表面进行成分分析,能谱图见图3,测试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焊盘表面均未发现污染元素,失效焊盘与过炉一次焊盘表面Cu含量相比与未过炉焊盘高。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2 不同焊盘的表面微观形貌(3000X)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3 不同焊盘的EDS能谱图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表1 不同焊盘的EDS测试结果 (Wt%)



2.3 焊盘FIB制样剖面分析


通过FIB对失效焊盘、过炉一次焊盘及未过炉焊盘进行来制作剖面,再通过EDS对剖面表层进行成分线扫描,具体结果见图4~9。结果表明:失效焊盘在表层已经出现Cu元素,说明纯锡层中Sn已经基本完全与Cu形成合金;过炉一次焊盘的表层在0.3μm左右深度出现Cu元素,说明过炉一次焊盘后,纯锡层厚度约为0.3μm;未过炉焊盘的表层在0.8μm左右深度出现Cu元素,说明未过炉焊盘的纯锡层厚度约为0.8μm。


由此可见随着过炉次数的增加,焊盘表面锡层厚度大幅下降,过炉一次后锡层厚度几乎不能满足再次焊接的要求。由于EDS分析精度的缘故,需采用AES对其表面进行高精度分析。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4 失效焊盘FIB制样后剖面图(10000X)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5 失效焊盘剖面的线扫描结果图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6 过炉一次焊盘FIB制样后剖面图(10000X)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7 过炉一次焊盘剖面的线扫描结果图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8 未过炉焊盘FIB制样后剖面图(20000X)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9 未过炉焊盘剖面的线扫描结果图


2.4 焊盘表面AES成分分析


由于EDS的检测深度超过沉锡层厚度,现采用AES(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深度约为5nm)对失效焊盘和过炉一次焊盘的表面进行深度成分分析。


图10为失效焊盘在0~350nm深度范围的成分分布曲线图,由图可知,在0~200nm深度范围内,成分主要为Sn和O;焊盘在200nm深度出现Cu元素,在200nm~350nm深度范围,主要为铜锡化合物。成分分析说明失效焊盘表面已经不存在纯锡层。


图11为过炉一次焊盘在0~220nm深度范围的成分分布曲线图,由图可知,过炉一次焊盘表面在0~187nm范围内主要为C、Sn;在180nm左右出现Cu元素,说明在该深度已经出现铜锡化合物。由此可见,过一次炉焊盘表面锡层并未发生严重氧化,但金属件化合物已经长大,焊盘表面剩余锡层厚度极薄。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10 失效焊盘表面0~350nm深度范围内的成分分布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11 过炉一次焊盘表面0~220 nm深度范围内的成分分布



3、分析与讨论


图12为沉锡板焊盘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分为铜层、铜锡合金层、纯锡层及表层的氧化锡层,其中纯锡层可保证焊盘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1],在回流焊过程中,表层的氧化锡层会被锡膏中助焊剂的活性物质去除,锡膏与纯锡层熔融,使焊盘上锡良好,一般而言,焊盘表层至少要存在0.2μm的纯锡层,才能保证焊盘良好的可焊性[2~3]。


失效现象均出现在第二贴片面,说明NG样品在第一次过炉过程中,由于高温加速铜与锡之间的扩散,使铜锡合金层变厚,同时纯锡层氧化加剧,导致纯锡层被严重消耗;在第二次过炉焊接时,助焊剂的活性不足,表层氧化物未被完全去除(由AES成分分析可知),纯锡层厚度不足,焊盘润湿性差,导致焊盘不上锡。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图12 沉锡焊盘表面结构示意图



4、结论


NG样品均出现在第二贴片面,说明焊盘在第一次过炉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加速铜与锡之间的扩散,使铜锡合金层变厚,同时加剧纯锡层被氧化,导致纯锡层变薄;在第二次过炉焊接时,助焊剂的活性不够强,表层氧化锡未被完全去除,且纯锡层厚度不足,导致焊盘润湿性差,出现不上锡失效。


5、建议


(1)使用活性更强的助焊剂,增强锡膏去氧化层能力;

(2)增加PCB板沉锡层厚度,保证在过炉一次后,锡层厚度仍能满足可焊性要求;

(3)增加氮气保护,降低焊盘表层氧化。


6、参考文献


[1] 苏章泗. 化学沉锡工艺初探[ J]. 印刷电路信息, 2001, 5.

[2] 李伏, 李斌. 你了解沉锡吗[ J]. 印刷电路信息, 2012, 9.

[3] 李伏, 李斌, 辜小谨. 沉锡PCB焊接失效分析方法[ J]. 印刷电路信息, 2014, 3.


来源:美信检测实验室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微信:ciss-yuanqijian

【失效分析】沉锡板上锡不良原因分析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赛思库,航天军工领域元器件第一搜索引擎

投稿邮箱:zhangjinhui@cisscool.com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设计

【总结】全球半导体元器件名命规则大全

2016-12-5 0:00:00

可靠性设计

【实战经验】电路中电容选型的经典错误!

2016-12-7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