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第0001——广东格兰仕集团战略转型
1978年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成立,建厂时职工不过200人,以手工操作洗涤鹅鸭羽毛,产品以外销出口为主,年产值100万元。
几年后,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更名为广东顺德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
1987年,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格兰仕牌羽绒系列制品全国总销量达3000万元,集团公司总产值达1.8亿元人民币,年出口达2300万美元。
(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毛纺羽绒被羽绒服装等)
到1992年格兰仕集团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羽绒制品行业的老大,但总经理梁庆德先生却决定企业转型,与日本东芝集团进行技术合作,并从该公司引进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生产线,从事微波炉的生产。
分析讨论:
1如果当时你处在梁庆德的位置,你会怎样决策?道理何在?
2你觉得格兰仕的向微波炉行业进行战略转移的风险有那些?机遇又在那里?
3如果你是格兰仕公司的股东,你会支持梁庆德的决策吗?道理何在?
4除了进入微波炉行业,你认为当时格兰仕还可以向那些行业发展?为什么?
呵,这个和当时的各方面环境有关。
如果像现在家电产业进入这种白热化竞争。
那这种类型的转行战略,可能就是不太明智的了。
1992年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太多的钱用于消费,而同时广东已处于改革的最前沿,人们更多的是从事电子、高科技和贸易,从事农业的风险又太大,所以梁庆德从农业类公司转入电子类公司是明智的。当然如果他能继续保持在农业类的投入,同时也可能成就类似刘永好、刘永行的希望饲料的辉煌。
案例中虽然没有给出格兰仕公司对微波炉行业的调查,但是大家要知道90年代的世界各地对微波炉的需求越来越大,微波炉由于其高效、清洁、环保(当时而言)深受时尚女士和家庭主妇的欢迎,时常潜力很大,同时当时中国的微波炉使用还只是局限于北京、上海,而生产商也只有上海和广东的两家企业并且他们的产量也不高,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太大了,只要每10个中国家庭都拥有一台微波炉,就可以成就一个庞大的企业,所以格兰仕选择进入微波炉行业是对的。
当然,经营企业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希望中国可靠性网能打造成中国最专业,最专注的可靠性网站!!
案例分析也比较同意cliffcrag的观点,与其探索未知的邻域,不如把自家的行业做好,做大。。
说说个人的薄见,欢迎其它朋友抛玉:
[quote]分析讨论:
1如果当时你处在梁庆德的位置,你会怎样决策?道理何在?
2你觉得格兰仕的向微波炉行业进行战略转移的风险有那些?机遇又在那里?
3如果你是格兰仕公司的股东,你会支持梁庆德的决策吗?道理何在?
4除了进入微波炉行业,你认为当时格兰仕还可以向那些行业发展?为什么?[/quote]
我觉得所处梁庆德这样的位置,我不会这样做,转入微波炉行业,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进行战略转移,
是不明智的,还不如专业专注的做好本身的行业,毛纺羽绒被羽绒服装行业足够大,大可开辟产品相当的另一片蓝海。
是股东的话,肯定不会支持它这样做。原因还是未知的行业风险大,自己所处的行业领域不小。
除了进入微波炉行业外,可以适当的进入“毛纺羽绒被羽绒服装”的上下游,比如说,上游上的鸭鹅禽饲养,下游的其它方面等。。
呵呵,个人观点,比较偏面。。。见笑。。。
[img]http://www.kekaoxing.com/images/ch0108.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