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要求我司的模块工作时外壳温度不高于80度,我司的可靠性实验操作是这样的:把样品扔进高温箱使之处于工作状态,然后慢慢提升箱内温度,当温度计显示样品[color=Red]外壳温度达到80度时,停止升高箱内温度,这时的箱子温度可能只有~70度,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的[color=Red]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85度.
因为散热性能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模块做老化实验时,都要用温度计找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使样品外壳温度满意客户要求.通常用这种方法找出来的环境温度都比行业标准要求的低.
这样的实验结果录入可靠性报告时,就不敢写”某某某产品满足***国际标准要求”啦!
我个人认为是,不管客户的要求怎么样,最起码要先满足行业标准要求才行.可公司的现行作法却相反.
各位看官,你认为是满足客户的较低要求重要了?还是先满足行业标准要求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