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稳态湿热和温湿度循环试验的区别! 可靠性技术 新手提问 08年2月19日 编辑 echoxfs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请问稳态湿热和温湿度循环试验的失效机理有什么区别? 65℃/95%RH高温高湿稳态试验,和GJB150中规定的30~60℃,95%RH的循环试验,哪个试验更加严苛一些? 多谢!:victory: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gary lv4lv4 08年3月31日 [quote]原帖由[i]Aries[/i]于2008-3-3120:51发表[url=pid=17908&ptid=2384][/url] 请教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这个怎么理解,呵呵[/quote] 样品在外界严酷的条件下,还能正常工作和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
aries lv4lv4 08年3月31日 [quote]原帖由[i]Gary[/i]于2008-3-1717:34发表[url=pid=17051&ptid=2384][/url] 温循实验侧重于考验不同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CTE)的匹配性,以及较快的释放和暴露不同元件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均衡应力. 稳度实验则侧重于实验样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quote] 请教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这个怎么理解,呵呵
gary lv4lv4 08年3月31日 楼上的,能上传一下GJB1032-1990吗? [quote]cliffcrag: GJB1032-1990下载: [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642-1-1.html[/url] mil-hdbk-2164A [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1803-1-1.html[/url] [/quote] [[i]本帖最后由cliffcrag于2008-3-3121:32编辑[/i]]
gary lv4lv4 08年3月19日 算算老大呀! 小弟还是不明白,筛选强度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假如实验时间足够长并且没有出现失效,算出来的筛选强度接近99%, 那是否意味着: 1,被抽样的产品批次里99%的产品量通过该实验? 2,或者被抽样的产品成功通过该实验的可信度是99%? 常规情况下,筛选强度定在多大比较合适呢? 产品出货前在生产线做的老化burnin,也就是用来筛选infantfailure的那道程序,筛选强度定在多大比较合适呢? 还请大侠支招呀!
六六 lv3lv3 08年3月19日 一般的筛选试验都要求温度试验箱的温变率≥5℃/min,我们的试验箱温变率只有3℃/min左右,无法满足试验要求。考虑到购置快速温变箱成本过高,请问能否采用提高循环次数的方法达到试验要求? 我们做的是民品,假定产品工作范围为-10℃~55℃,温变率约为3℃/min,当温度循环为10次时,计算可知筛选度约为67%。温度循环设为20次时筛选度提高为89%。 谢谢!
arvinghchen lv4lv4 08年3月17日 [quote]原帖由[i]Gary[/i]于2008-3-1717:28发表[url=pid=17050&ptid=2384][/url] 同上 假如只是想做筛选,怎么确定实验时间的长短呢?这个在标准里能找到吗?[/quote] 在高低温的保持时间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时间及产品功能测试时所花的时间.建议升温时,让产品以全负载运行,降温时可选用待机模式或是干脆关电源,这样的话,可以达到较快的温升速度.
gary lv4lv4 08年3月17日 温循实验侧重于考验不同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CTE)的匹配性,以及较快的释放和暴露不同元件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均衡应力. 稳度实验则侧重于实验样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arvinghchen lv4lv4 08年3月14日 针对不同的产品形态,两种类别的试验严酷度是不一样的. 产品被壳包得不是很严的话,采用恒温高湿更好些. 如果产品里面的东西被外壳包得很严,或是想知道器件的密封性的话,用交变温湿更好些., 另外,产品在高湿下保持时间的长短对结果也有很大影响,但是我后上没有量化的经验数据,不知哪位可以指导一下.
adminM可靠性网管理员 十年VIP会员lv6lv6 08年2月20日 我这个觉得应该用筛选强度来衡量。 可靠性基础资料[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1183-1-1.html[/url] 不过你那高温高湿的没有见过公式。 [quote]三、筛选强度 在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设计时,要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强度计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析出产品缺陷。在典型筛选应力选择时,一般恒定高温筛选用于元器件级,温度循环用于板级以上产品;温度循环的筛选强度明显高于恒定高温筛选。下面介绍一些筛选强度(SS)的数学模型。 1、恒定高温筛选强度 SS=1-exp[-0.0017(R+0.6)0.6t] 式中:R—高温与室温(一般取25℃)的差值;t—恒定高温持续时间(h);例:用85℃对某一元器件进行48H的筛选,则其筛选强度为:61.6%=1-EXP(-0.0017*((85+0.6)^0.6)*48); 2、温度循环的筛选强度 SS=1-exp{-0.0017(R+0.6)0.6[Ln(e+v)]3N} 式中:R—温度循环的变化范围(℃);V—温变率(℃/min);N—温度循环次数;例:用60℃到-40℃以10℃/min的速率做15次循环(每个循环20min,15个共计5H)则对应的筛选强度为:99.87%=1-EXP(-0.0017*((100+0.6)^0.6)*((ln(2.718+10))^3)*15); 3、随机振动的筛选强度 SS=1-exp{-0.0046(Grms)1.71•t} 式中:t—为振动时间(min);Grms—单位G;[/quote]
[quote]原帖由[i]Aries[/i]于2008-3-3120:51发表[url=pid=17908&ptid=2384][/url]
请教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这个怎么理解,呵呵[/quote]
样品在外界严酷的条件下,还能正常工作和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
[quote]原帖由[i]Gary[/i]于2008-3-1717:34发表[url=pid=17051&ptid=2384][/url]
温循实验侧重于考验不同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CTE)的匹配性,以及较快的释放和暴露不同元件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均衡应力.
稳度实验则侧重于实验样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quote]
请教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这个怎么理解,呵呵
楼上的,能上传一下GJB1032-1990吗?
[quote]cliffcrag:
GJB1032-1990下载:
[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642-1-1.html[/url]
mil-hdbk-2164A
[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1803-1-1.html[/url]
[/quote]
[[i]本帖最后由cliffcrag于2008-3-3121:32编辑[/i]]
GJB1032-19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里面有比较具体的筛选方法,不过是针对军品的,比较严苛,可以参考一下。
算算老大呀!
小弟还是不明白,筛选强度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假如实验时间足够长并且没有出现失效,算出来的筛选强度接近99%, 那是否意味着:
1,被抽样的产品批次里99%的产品量通过该实验?
2,或者被抽样的产品成功通过该实验的可信度是99%?
常规情况下,筛选强度定在多大比较合适呢?
产品出货前在生产线做的老化burnin,也就是用来筛选infantfailure的那道程序,筛选强度定在多大比较合适呢?
还请大侠支招呀!
一般的筛选试验都要求温度试验箱的温变率≥5℃/min,我们的试验箱温变率只有3℃/min左右,无法满足试验要求。考虑到购置快速温变箱成本过高,请问能否采用提高循环次数的方法达到试验要求?
我们做的是民品,假定产品工作范围为-10℃~55℃,温变率约为3℃/min,当温度循环为10次时,计算可知筛选度约为67%。温度循环设为20次时筛选度提高为89%。
谢谢!
筛选实验的实验时间或循环次数,一直找不着确凿的标准做依据呀?哪位仁兄能指点一二吗
[quote]原帖由[i]Gary[/i]于2008-3-1717:28发表[url=pid=17050&ptid=2384][/url]
同上
假如只是想做筛选,怎么确定实验时间的长短呢?这个在标准里能找到吗?[/quote]
在高低温的保持时间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时间及产品功能测试时所花的时间.建议升温时,让产品以全负载运行,降温时可选用待机模式或是干脆关电源,这样的话,可以达到较快的温升速度.
温循实验侧重于考验不同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CTE)的匹配性,以及较快的释放和暴露不同元件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均衡应力.
稳度实验则侧重于实验样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同上
假如只是想做筛选,怎么确定实验时间的长短呢?这个在标准里能找到吗?
针对不同的产品形态,两种类别的试验严酷度是不一样的.
产品被壳包得不是很严的话,采用恒温高湿更好些.
如果产品里面的东西被外壳包得很严,或是想知道器件的密封性的话,用交变温湿更好些.,
另外,产品在高湿下保持时间的长短对结果也有很大影响,但是我后上没有量化的经验数据,不知哪位可以指导一下.
从实验目的来看,也会有一些区别:
高温高湿:加速老化和腐蚀;
温湿度循环测试:产品在一个交变温湿度条件下适应能力的测试,同时,也为达到蠕变及疲劳损伤的效果。
计算出来的强度高就代表试验严苛度高??
多谢admin,我怎么没想起来用筛选强度去算呢,真是笨死了,多谢!
先好好看看这份资料!:victory:
我这个觉得应该用筛选强度来衡量。
可靠性基础资料[url]http://www.kekaoxing.com/club/thread-1183-1-1.html[/url]
不过你那高温高湿的没有见过公式。
[quote]三、筛选强度
在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设计时,要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强度计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析出产品缺陷。在典型筛选应力选择时,一般恒定高温筛选用于元器件级,温度循环用于板级以上产品;温度循环的筛选强度明显高于恒定高温筛选。下面介绍一些筛选强度(SS)的数学模型。
1、恒定高温筛选强度
SS=1-exp[-0.0017(R+0.6)0.6t]
式中:R—高温与室温(一般取25℃)的差值;t—恒定高温持续时间(h);例:用85℃对某一元器件进行48H的筛选,则其筛选强度为:61.6%=1-EXP(-0.0017*((85+0.6)^0.6)*48);
2、温度循环的筛选强度
SS=1-exp{-0.0017(R+0.6)0.6[Ln(e+v)]3N}
式中:R—温度循环的变化范围(℃);V—温变率(℃/min);N—温度循环次数;例:用60℃到-40℃以10℃/min的速率做15次循环(每个循环20min,15个共计5H)则对应的筛选强度为:99.87%=1-EXP(-0.0017*((100+0.6)^0.6)*((ln(2.718+10))^3)*15);
3、随机振动的筛选强度
SS=1-exp{-0.0046(Grms)1.71•t}
式中:t—为振动时间(min);Grms—单位G;[/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