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求助,怎么找共振点?扫到共振点时会是什么现象,是共鸣的时候吗? 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试验 12年8月17日 编辑 zhj506845391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振动条件: 頻率:控制器的扫频频率从10Hz~100Hz。但如果共振点小于25Hz,则上限频率为低于共振点的频率,否则使用25Hz。 加速度:2.2g 持续时间:3周期 试验周期 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相关文章:HJB54可靠性评估方法CMSR和L-M法的可靠性模型转换matlab计算函数源码关于寿命测试请教GB/T14710-2009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振动噪音测试梯形波转换半正弦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gykhl lv4lv4 13年9月20日 [quote]lxz发表于2012-8-1821:59[url=pid=108945&ptid=12892][/url]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quote] 1.为什么区分25hz?大于25hz,在25hz驻留振动? 小于25hz,在时间共振点振动?这个依据是? 2.加速度为什么取2.2G?参考依据是? 3,共振驻留时间取2h,是依据什么?会不会太长了?
franklinshen lv1lv1 12年9月7日 振动条件: 頻率:控制器的扫频频率从10Hz~100Hz。但如果共振点小于25Hz,则上限频率为低于共振点的频率,否则使用25Hz。 加速度:2.2g 持续时间:3周期 试验周期 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我对4楼的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实验其实一共分为2步 第一步:先用1g的驱动加速度来进行扫频,然后通过样品上贴的加速度传感反馈的信号进行对比,一般会出现加速度的峰值,然后峰值点会对应一个频率f,这个频率值也就是共振频率。 第二步:如果f小于25Hz,那么在10HZ到25Hz的范围内用2.2g的加速度做随机扫频振动,(上、下:4h;左、右:2h;前、后:2h)测试总时间是24小时 如果f大于或者等于25Hz,那么就用25Hz2.2g的加速度做振动耐久试验。 最后,看了你这个条件,我估计觉得是很老的GB或者是QC之类标准里面写的方法,建议你可以的话跟委托人商量一下,建议在共振频率点,每个方向每周期做0.5个小时,其余的时间还是做10Hz到25Hz的扫频。 毕竟共振频率点或者在附近做扫频,不但折腾样品,也折腾你们的振动台(谐振是相互作用),但是如果楼主不差钱的话,那就没话说了。
lxz lv4lv4 12年9月4日 [quote]lxz发表于2012-8-1821:59[url=pid=108945&ptid=12892][/url]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quote] GJB和GB中没有具体规定共振时峰值的倍数,具体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决定。 看来我们的规定比你们严格啊,呵呵
lxz lv4lv4 12年8月18日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扫频速率:1oct/min,3个循环 2)通过1)找出共振点,然后对比共振点频率XHz,如果大于25Hz,则按照以下条件做耐久试验: 25Hz:2.2g;时间: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如果小于25Hz,则按照以下条件做耐久试验: XHz:2.2g;时间: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共振点的确认:一个传感器粘贴在台面,作为控制点;另一个传感器粘贴在产品上作为测量点,然后按照1)进行扫频,扫频结束后,观察测量点峰值大于该频率点控制的幅值的3倍,该点就是共振频率 [b]补充内容(2012-9-420:18):[/b] JB和GB中没有具体规定共振时峰值的倍数,具体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决定。
Allen_jje lv5lv5 12年8月18日 楼主描述的应该属于扫频耐久吧,现在振动控制器一般都有谐振搜索与跟踪驻留(RSTD)的功能,通过设置合适的Q值或者幅值比判断共振点,扫频曲线看情况定了。
ventchen lv5lv5 12年8月17日 你这个不是找共振点! 是共振点驻留! 共振点检测,一般频率:5-1000HZ,1G,1OCT/min,往返一次。 检测共振点是通过设置Q值或者幅值比扫频出来的!当然在共振点可以明显感觉到共振的发生。
按照标准做应该没有问题呀。看按哪个标准做了。另外请加两个传感器.比如HB-7646
[quote]lxz发表于2012-8-1821:59[url=pid=108945&ptid=12892][/url]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quote]
1.为什么区分25hz?大于25hz,在25hz驻留振动?
小于25hz,在时间共振点振动?这个依据是?
2.加速度为什么取2.2G?参考依据是?
3,共振驻留时间取2h,是依据什么?会不会太长了?
做一个谐振搜索试验,软件自动能找出来的
学习
振动条件:
頻率:控制器的扫频频率从10Hz~100Hz。但如果共振点小于25Hz,则上限频率为低于共振点的频率,否则使用25Hz。
加速度:2.2g
持续时间:3周期
试验周期
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我对4楼的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实验其实一共分为2步
第一步:先用1g的驱动加速度来进行扫频,然后通过样品上贴的加速度传感反馈的信号进行对比,一般会出现加速度的峰值,然后峰值点会对应一个频率f,这个频率值也就是共振频率。
第二步:如果f小于25Hz,那么在10HZ到25Hz的范围内用2.2g的加速度做随机扫频振动,(上、下:4h;左、右:2h;前、后:2h)测试总时间是24小时
如果f大于或者等于25Hz,那么就用25Hz2.2g的加速度做振动耐久试验。
最后,看了你这个条件,我估计觉得是很老的GB或者是QC之类标准里面写的方法,建议你可以的话跟委托人商量一下,建议在共振频率点,每个方向每周期做0.5个小时,其余的时间还是做10Hz到25Hz的扫频。
毕竟共振频率点或者在附近做扫频,不但折腾样品,也折腾你们的振动台(谐振是相互作用),但是如果楼主不差钱的话,那就没话说了。
[quote]lxz发表于2012-8-1821:59[url=pid=108945&ptid=12892][/url]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quote]
GJB和GB中没有具体规定共振时峰值的倍数,具体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决定。
看来我们的规定比你们严格啊,呵呵
学习中,还有很多东西不清楚哦
能否提供个案例,详细解释之。。。坛子里关于这个问题,好多大侠都感兴趣。
向各位学习
每个方向都会有不同的共振频率点,所以应该是每个方向都需要做共振搜寻测试。
本人按照楼主的描述理解为:
1)先扫频,找出共振点,条件为
10Hz~100Hz:2.2g
扫频速率:1oct/min,3个循环
2)通过1)找出共振点,然后对比共振点频率XHz,如果大于25Hz,则按照以下条件做耐久试验:
25Hz:2.2g;时间: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如果小于25Hz,则按照以下条件做耐久试验:
XHz:2.2g;时间:上、下:4h;左、右:2h;前、后:2h
共振点的确认:一个传感器粘贴在台面,作为控制点;另一个传感器粘贴在产品上作为测量点,然后按照1)进行扫频,扫频结束后,观察测量点峰值大于该频率点控制的幅值的3倍,该点就是共振频率
[b]补充内容(2012-9-420:18):[/b]
JB和GB中没有具体规定共振时峰值的倍数,具体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决定。
楼主描述的应该属于扫频耐久吧,现在振动控制器一般都有谐振搜索与跟踪驻留(RSTD)的功能,通过设置合适的Q值或者幅值比判断共振点,扫频曲线看情况定了。
你这个不是找共振点!
是共振点驻留!
共振点检测,一般频率:5-1000HZ,1G,1OCT/min,往返一次。
检测共振点是通过设置Q值或者幅值比扫频出来的!当然在共振点可以明显感觉到共振的发生。